各期文章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50期 (2017年9月)
〔民法〕黄健彰
区分所有权人会议决议程序瑕疵之效力
〔民法〕吴振吉
论交通事故与医疗过失竞合理论──以日本法为借鑑
〔刑法〕许恒达
公务员斡旋贿赂暨影响力交易罪立法刍议
〔公法〕林欣柔
爱滋筛检与告知后同意──爱滋例外主义转向趋势与台湾法制之检讨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49期 (2017年6月)
〔财法〕沈宗伦
标准必要专利之法定授权与专利权滥用──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中心
〔劳社法〕吴姿慧
国道收费员适用劳基法之争议问题──兼论我国行政机关约聘僱人员与劳基法适用之问题
〔民法〕张永健、何汉葳、李宗宪
或重于泰山、或轻于鸿毛──地方法院车祸致死案件慰抚金之实证研究
〔刑法〕薛智仁
变迁中的肇事逃逸罪──评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570号刑事判
-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47期 (2016年12月)
〔民法〕杨宏晖
加盟契约内容控制之理论与实务
〔民法〕刘晏齐
为什么要保护未成年人?儿少福利、法律与历史的分析
〔民法〕周伯峰
论民事上歧视禁止规定的证立可能性
〔刑法〕黄义成
论触法少年之移送制度
〔刑法〕周漾沂
刑罚的自我目的性──重新证立绝对刑罚理论
〔财法〕宋皇志
以美国法之全部实质权利原则为借镜检视我国专利专属授权法制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46期 (2016年9月)
〔刑法〕李荣耕
律师及被告间通讯的监察
〔财法〕宋皇志
专利法中「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」之法实证研究
〔民法〕梁弘孟
从「父母之命」到「两情相悦」——论民初法制发展中男女结婚意思对婚姻缔结之影响
〔民法〕陈添辉
无权代理人对善意相对人之责任
〔劳社法〕徐婉宁
论过失相抵原则于受僱医师过劳职灾民诉之适用——评台湾高等法院台南分院一○二年度重劳上字第一号民事判决
〔民法〕许政贤
侵权行为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与惩罚性赔偿金——以消费者保护法第五十一条为例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45期 (2016年6月)
〔财法〕黄朝琮
受讬义务之对象
〔财法〕陈盈如
社会企业之定义与其对于传统公司法挑战之迷思
〔劳社法〕侯岳宏
和解在不当劳动行为裁决制度中之运用——美国与日本制度之启示
〔基法〕黄源盛
法律继受与法律语言的转换——以晚清《大清新刑律》的立法为例
〔民法〕王千维
种类之债下债务人之主给付义务
〔刑法〕王士帆
网络之刑事追诉——科技与法律的较劲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44期 (2016年3月)
〔财法〕李素华
从专利授权契约之本质论专利法相关规范之解释与适用
〔民法〕张永健、陈恭平、刘育昇
无权占有他人土地与相当于租金之不当得利——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
〔民法〕张永健
购物网站标错价之合约纠纷与行政管制——经济分析观点
〔民法〕杨宏晖
加盟业主先契约资讯揭露义务之建构
〔公法〕李建良
论行政处分撤销与废止之除斥期间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43期 (2015年12月)
〔基法〕许晓芬
法国生物伦理法制之规范型态——以「胚胎研究」与「胚胎干细胞可专利性」为例
〔民法〕陈聪富
建物瑕疵之侵权责任——商品自伤的损害赔偿
〔基法〕张明伟
附带民事诉讼之检讨
〔公法〕陈仲嶙
评人体研究法的伦理审查机制——宪法疑义与修正建议
〔财法〕方嘉麟、朱德芳
公司章程自治之界限——以章程置入反并购条款之可行性为核心
〔财法〕方元沂
从美国股东会电子投票制度论我国股东会电子投票制度之发展
〔财法〕范建得、洪子洵、侯门
论基因专利实务发展及其评析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42期 (2015年9月)
〔基法〕王泰升
台湾司法官社群文化中的中国因素——从清末民国时代中国追溯起
〔民法〕黄瑞明
立法者奉送的毒苹果——从「另类观点」论民法第九十二条与第九十三条是错误立法
〔刑法〕薛智仁
禁止错误之法律效果——为故意理论辩护
〔刑法〕谢煜伟
特殊图利罪之解释与立法建议——论贪污治罪条例第六条第一项第五款
〔公法〕陈淳文
人民声请释宪制度的改革展望
〔公法〕刘建宏
法治国图像变迁下司法权功能之再探讨——德国行政诉讼中法官调解制度之研究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41期 (2015年6月)
〔刑法〕邱文聪
从迷失的身分重新找寻食品搀伪假冒管制的可能途径——以食品身分标准为分析焦点
〔公法〕杨培侃
论药品资料专属保护之不引据义务——以加拿大拜尔案为中心
〔财经法〕陈肇鸿
零售市场投资产品之法律纠纷、诉讼风险及投资人保护——台湾有关连动债及共同基金诉讼之实证研究
〔财经法〕蔡昌宪
省思公司治理下之内部监督机制——以独立资讯管道的强化为核心
〔财经法〕林建智、蔡信华
专属保险监理法制之研究——兼论我国建构专属保险制度之立法刍议
〔劳社法〕侯岳宏
法人格否认理论在台湾与日本劳动法上之运用与发展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40期 (2015年3月)
〔刑法〕庄杏茹
从公民参与刑事审判之社会价值论参与态样——比较法之观点
〔刑法〕许恒达
电脑诈欺与不正方法
〔公法〕陈英淙
探讨警察法之危害概念
〔民法〕叶启洲
从「全有全无」到「或多或少」——以德国保险契约法上约定行为义务法制之改革为中心
〔民法〕戴志杰
美国法上惩罚性赔偿金数额分享制度之研究 -
政大法学评论第139期 (2014年12月)
〔公法〕何万顺、廖元豪、蒋侃学
论现行大学英语毕业门槛的适法性——以政大法规为实例的论证
〔财经法〕沈宗伦
地理标示与商标的利益冲突与协调——评析商标法第三十条第一项第八款相关司法实务发展
〔财经法〕刘连煜
论公司内部人出借股票的法律问题
〔财经法〕王志诚
企业集团破产法制比较——解构与建构 -
政大法学评论第138期 (2014年9月)
〔财经法〕陈晓慧、黄雯琦
典藏机构设置电子阅览区向公众提供馆藏着作之研究
〔财经法〕王怡苹
金融消费争议评议决定与法院核可程序之研究
〔财经法〕戴铭昇
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报酬请求权之研究
〔民法〕徐婉宁
民法第四八三条之一之研究——以我国实务见解及日本法为素材 -
政大法学评论第137期 (2014年6月)
〔特稿〕姚瑞光
论立法准则、立法技术、立法常识
〔基法〕王晓丹
法律的压制性与创造性——人权与人口贩运法制的被害者主体
〔财经法〕林建中
美国德拉瓦法上股份收买请求权的计算方式与衍生问题
〔财经法〕方元沂
从美国员工限制型股票论我国限制员工权利新股制度
〔财经法〕周振锋
美国Say-on-pay制度介绍与引进可行性之分析 -
政大法学评论第136期 (2014年3月)
〔基法〕黄忠正
论Otfried Höffe的正义作为交换
〔刑法〕薛智仁
无故取得电磁纪录罪之解释及立法
〔财经法〕叶启洲
要保人告知义务法制之改革:消费者保护、对价平衡与最大善意原则之交错与位移
〔财经法〕游启璋
现金逐出合并时少数股东的股份收买请求权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35期 (2013年12月)
〔民法〕姜世明
间接证明之研究
〔民法〕许政贤
契约结果导向的司法控制——初探民事裁判结果导向案例
〔民法〕刘明生
诉讼系争物或诉讼标的权利之继受与既判力主观效力范围之扩张
〔公法〕刘定基
议会至上与人大至上——从英国违宪审查的发展看中国违宪审查的未来 -
政大法学评论第134期 (2013年9月)
〔基法〕王泰升
在法学与国家法中看见原住民族法律
〔基法〕黄源盛
晚清民国禁革奴婢买卖的理念与实践
〔劳社法〕徐婉宁
精神疾病与雇主之职业灾害补偿及民事赔偿责任——兼评台湾板桥地方法院一○○年度劳诉字第一号判决
〔刑法〕蔡圣伟
论帮助行为之因果关系
〔公法〕张永宏
论国民参与刑事审判制度的合宪性争议——以日本裁判员制度之相关合宪性讨论为借镜 -
政大法学评论第133期 (2013年6月)
〔民法〕吴瑾瑜
公寓大厦共享部分修缮争议之研究——兼论管理委员会之实体法地位
〔民法〕李淑如
远距拍卖适用无条件后悔权之反省
〔公法〕高圣惕
台湾与世界卫生组织:我国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几个重要会议与机制的法律可行性评估
〔财经法〕杜怡静
E化环境中关于股东权行使之比较研究——以书面及电子投票为中心关于股东行动主义之理论与实践 -
政大法学评论第132期 (2013年3月)
〔财经法〕曾宛如
影子董事与关系企业——多数股东权行使界限之另一面向
〔财经法〕林建中
一个关于累积投票制的疑惑
〔基法〕黄忠正
论Radbruch公式
〔民法〕杨淑文
定型化契约之管制与契约自由——德国与我国法制发展之比较分析
〔刑法〕王皇玉
洗钱罪之研究——从实然面到规范面之检验
詹镇荣
论经济行政法上之竞争者诉讼 -
政大法学评论第131期 (2012年12月)
〔公法〕陈淳文
再论中央政府体制之改革展望——法国○八修宪之启发
〔财经法〕张冠群
台湾保险法关于危险增加通知义务之解构与检讨
〔民法〕杨宏晖
借地建屋争议之调和与房地分离的权源自治选择
〔公法〕张明伟
试探传闻例外之法理基础——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九条之一为中心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30期 (2012年9月)
〔公法〕王珍玲
论都市更新地区范围或更新单元之划定等相关问题——兼评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一○○年度诉字第八八三号判决
〔财经法〕章友馨
美国控制股东「公平对待义务」之法制探源——兼论我国控制股东之滥权问题
〔基法〕雷磊
逻辑推断抑或意志行为?——对凯尔森晚期规范理论中一个命题的批判
〔基法〕王泰升
殖民现代性法学: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现代法学知识的发展(1895-1945)
〔民法〕陈自强
从继受观点看不完全给付之生成发展
〔刑法〕陈志辉
身分犯之正犯的认定——以德国义务犯理论为中心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29期 (2012年6月)
〔财经法〕颜玉明
采用争议审议机制及早预防与解决工程履约争议之研究
〔公法〕林依仁
民主正当性成分与其程度
黄源铭
对「专家学者组成委员会所为决定之司法审查」——以委员会之运作与资讯审查为中心
〔刑法〕薛智仁
内线交易之犯罪所得概念
〔劳社法〕陈竹上、傅从喜、林万亿、谢志诚
我国灾后劝募规范之法制发展与运作实况——以莫拉克风灾后全国性劝募活动为例之法实证研究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28期 (2012年3月)
〔民法〕叶启洲
身分法益侵害之损害赔偿的实务发展及其检讨
〔民法〕黄健彰
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承认与建构
〔刑法〕王正嘉
网际网络上之刑法妨害名誉罪适用与界限——以实体与虚拟的二分社会论之
〔公法〕许家馨
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探戈——我国名誉侵权法实务与理论之回顾与前瞻
〔财经法〕方嘉麟
论经营判断法则于我国法下适用之可能——以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部门一案为例
〔劳社法〕侯岳宏
日本非法解僱期间工资与中间收入扣除之发展与启示 -
政大法学评论第127期 (2011年12月)
〔民法〕陈玮佑
诉讼标的概念与重复起诉禁止原则——从德国法对诉讼标的概念的反省谈起
〔财经法〕颜玉明
合作义务之实践——工程契约定作人用地提供行为之探讨
〔基法〕林志洁、金孟华
「合理」的怀疑?——以女性主义法学观点检视性侵害审判之偏见
〔民法〕沈冠伶、庄锦秀
民事医疗诉讼之证明法则与实务运作
〔民法〕刘昭辰
给付型不当得利——以给付目的取代财产损益直接变动的理论及实务发展
〔民法〕陈聪富
医疗事故民事责任之过失判定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26期 (2011年9月)
〔基法〕黄源盛
从当代刑法论唐律中的「错误」规范及其法理
〔民法〕蔡华凯
国际私法上之收养
〔刑法〕李荣耕
特定明确原则与机动性通讯监察
〔公法〕陈淳文
论独立行政机关之监督
〔公法〕张文郁
论撤销课税处分诉讼之诉讼标的
〔财经法〕叶启洲
从德国保险人资讯义务规范论要保人之资讯权保障
〔财经法〕李治安
合理使用谁的着作?——论合理使用与出处明示之关联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25期 (2011年6月)
〔财经法〕刘连煜
敌意并购下目标公司董事的受任人(受讬)义务——以开发金控敌意并购金鼎证券为例
〔民法〕戴志杰
美国法上僱用人惩罚性赔偿金责任之研究(下)
〔民法〕吴志正
揭开民事损害赔偿法相当因果关系之神秘面纱——从最高法院判例谈起
〔公法〕林超骏、陈长文
揭开民事损害赔偿法相当因果关系之神秘面纱——从最高法院判例谈起
〔公法〕林欣柔
从美国纽约市结核病拘禁法令评析台湾结核病隔离治疗制度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24期 (2011年3月)
〔民法〕许家馨
什么样的民主?什么样的新闻自由?——从民主理论视野分析美国新闻自由法制
〔基法〕廖义铭
新治理模式下应有之法治观与法治教育——以「软性法律」之发展与运用为例之考察
〔民法〕馀明贤
分期交付契约之比较法研究——以德国法为中心
〔民法〕戴志杰
美国法上僱用人惩罚性赔偿金责任之研究(上)
〔民法〕杨芳贤
支票付款人对执票人应负支付之责之质疑
〔财经法〕李治安
解构着作权法的损害赔偿方程式——以着作财产权之侵害为中心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23期 (2010年12月)
〔民法〕陈自强
契约过失责任与无过失责任之间——归责事由之比较法观察
〔民法〕曾品杰
论消费者契约之无条件解除权
〔劳社法〕张桐锐
论宪法上之最低生存保障请求权
〔财经法〕刘静怡
数码时代的知识生产模式与学术资源开放近用运动——以美国法学期刊为例
〔财经法〕张心悌
逐出少数股东——以资讯揭露义务与受讬人义务为中心之美国法比较
〔财经法〕王志诚
受讬人之自己管理义务——从受益人最大利益原则论第三人代为处理信讬事务之容许范围
〔财经法〕沈宗伦
商标侵害法理在数码时代的质变?——以「商标使用」与「初始兴趣混淆」为基点的反省与检讨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22期 (2010年19月)
〔民法〕刘明生
辩论主义与协同主义之研究——以德国法为中心
〔公法〕陈文政、陈伟杰、庄旻达、王上维
美国司法违宪审查正当性论辩脉络之分析
〔财经法〕王文杰
股权分置下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——以控制股东为核心的检视
〔劳社法〕林炫秋
瑞士部分工时劳动契约法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
-
政大法学评论第121期 (2010年6月)
〔民法〕王千维
论为清偿之给付
〔刑法〕薛智仁
禁止国家使用私人违法取得证据之理论基础——兼评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七三四号判决
〔公法〕陈新民
和为贵——由「合作行政」的概念论行政调解的法制改革
〔公法〕蔡宗珍
行政管辖之法理基础及其与诉愿管辖之关系——兼评行政法院之相关裁判
〔公法〕赖恒盈
论行政诉讼之裁判基准时
〔财经法〕邱天一
信用评等机构于证券化之角色与责任——次贷危机后之观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