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期文章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50期 (2017年9月)
〔民法〕黃健彰
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程序瑕疵之效力
〔民法〕吳振吉
論交通事故與醫療過失競合理論──以日本法為借鑑
〔刑法〕許恒達
公務員斡旋賄賂暨影響力交易罪立法芻議
〔公法〕林欣柔
愛滋篩檢與告知後同意──愛滋例外主義轉向趨勢與臺灣法制之檢討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49期 (2017年6月)
〔財法〕沈宗倫
標準必要專利之法定授權與專利權濫用──以誠實信用原則為中心
〔勞社法〕吳姿慧
國道收費員適用勞基法之爭議問題──兼論我國行政機關約聘僱人員與勞基法適用之問題
〔民法〕張永健、何漢葳、李宗憲
或重於泰山、或輕於鴻毛──地方法院車禍致死案件慰撫金之實證研究
〔刑法〕薛智仁
變遷中的肇事逃逸罪──評最高法院104年度臺上字第2570號刑事判
-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47期 (2016年12月)
〔民法〕楊宏暉
加盟契約內容控制之理論與實務
〔民法〕劉晏齊
為什麼要保護未成年人?兒少福利、法律與歷史的分析
〔民法〕周伯峰
論民事上歧視禁止規定的證立可能性
〔刑法〕黃義成
論觸法少年之移送制度
〔刑法〕周漾沂
刑罰的自我目的性──重新證立絕對刑罰理論
〔財法〕宋皇志
以美國法之全部實質權利原則為借鏡檢視我國專利專屬授權法制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46期 (2016年9月)
〔刑法〕李榮耕
律師及被告間通訊的監察
〔財法〕宋皇志
專利法中「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」之法實證研究
〔民法〕梁弘孟
從「父母之命」到「兩情相悅」——論民初法制發展中男女結婚意思對婚姻締結之影響
〔民法〕陳添輝
無權代理人對善意相對人之責任
〔勞社法〕徐婉寧
論過失相抵原則於受僱醫師過勞職災民訴之適用——評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一○二年度重勞上字第一號民事判決
〔民法〕許政賢
侵權行為責任中精神損害賠償與懲罰性賠償金——以消費者保護法第五十一條為例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45期 (2016年6月)
〔財法〕黃朝琮
受託義務之對象
〔財法〕陳盈如
社會企業之定義與其對於傳統公司法挑戰之迷思
〔勞社法〕侯岳宏
和解在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制度中之運用——美國與日本制度之啟示
〔基法〕黃源盛
法律繼受與法律語言的轉換——以晚清《大清新刑律》的立法為例
〔民法〕王千維
種類之債下債務人之主給付義務
〔刑法〕王士帆
網路之刑事追訴——科技與法律的較勁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44期 (2016年3月)
〔財法〕李素華
從專利授權契約之本質論專利法相關規範之解釋與適用
〔民法〕張永健、陳恭平、劉育昇
無權占有他人土地與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——實證研究與政策建議
〔民法〕張永健
購物網站標錯價之合約糾紛與行政管制——經濟分析觀點
〔民法〕楊宏暉
加盟業主先契約資訊揭露義務之建構
〔公法〕李建良
論行政處分撤銷與廢止之除斥期間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43期 (2015年12月)
〔基法〕許曉芬
法國生物倫理法制之規範型態——以「胚胎研究」與「胚胎幹細胞可專利性」為例
〔民法〕陳聰富
建物瑕疵之侵權責任——商品自傷的損害賠償
〔基法〕張明偉
附帶民事訴訟之檢討
〔公法〕陳仲嶙
評人體研究法的倫理審查機制——憲法疑義與修正建議
〔財法〕方嘉麟、朱德芳
公司章程自治之界限——以章程置入反併購條款之可行性為核心
〔財法〕方元沂
從美國股東會電子投票制度論我國股東會電子投票制度之發展
〔財法〕范建得、洪子洵、侯門
論基因專利實務發展及其評析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42期 (2015年9月)
〔基法〕王泰升
臺灣司法官社群文化中的中國因素——從清末民國時代中國追溯起
〔民法〕黃瑞明
立法者奉送的毒蘋果——從「另類觀點」論民法第九十二條與第九十三條是錯誤立法
〔刑法〕薛智仁
禁止錯誤之法律效果——為故意理論辯護
〔刑法〕謝煜偉
特殊圖利罪之解釋與立法建議——論貪污治罪條例第六條第一項第五款
〔公法〕陳淳文
人民聲請釋憲制度的改革展望
〔公法〕劉建宏
法治國圖像變遷下司法權功能之再探討——德國行政訴訟中法官調解制度之研究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41期 (2015年6月)
〔刑法〕邱文聰
從迷失的身分重新找尋食品攙偽假冒管制的可能途徑——以食品身分標準為分析焦點
〔公法〕楊培侃
論藥品資料專屬保護之不引據義務——以加拿大拜爾案為中心
〔財經法〕陳肇鴻
零售市場投資產品之法律糾紛、訴訟風險及投資人保護——臺灣有關連動債及共同基金訴訟之實證研究
〔財經法〕蔡昌憲
省思公司治理下之內部監督機制——以獨立資訊管道的強化為核心
〔財經法〕林建智、蔡信華
專屬保險監理法制之研究——兼論我國建構專屬保險制度之立法芻議
〔勞社法〕侯岳宏
法人格否認理論在臺灣與日本勞動法上之運用與發展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40期 (2015年3月)
〔刑法〕莊杏茹
從公民參與刑事審判之社會價值論參與態樣——比較法之觀點
〔刑法〕許恒達
電腦詐欺與不正方法
〔公法〕陳英淙
探討警察法之危害概念
〔民法〕葉啟洲
從「全有全無」到「或多或少」——以德國保險契約法上約定行為義務法制之改革為中心
〔民法〕戴志傑
美國法上懲罰性賠償金數額分享制度之研究 -
政大法學評論第139期 (2014年12月)
〔公法〕何萬順、廖元豪、蔣侃學
論現行大學英語畢業門檻的適法性——以政大法規為實例的論證
〔財經法〕沈宗倫
地理標示與商標的利益衝突與協調——評析商標法第三十條第一項第八款相關司法實務發展
〔財經法〕劉連煜
論公司內部人出借股票的法律問題
〔財經法〕王志誠
企業集團破產法制比較——解構與建構 -
政大法學評論第138期 (2014年9月)
〔財經法〕陳曉慧、黃雯琦
典藏機構設置電子閱覽區向公眾提供館藏著作之研究
〔財經法〕王怡蘋
金融消費爭議評議決定與法院核可程序之研究
〔財經法〕戴銘昇
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報酬請求權之研究
〔民法〕徐婉寧
民法第四八三條之一之研究——以我國實務見解及日本法為素材 -
政大法學評論第137期 (2014年6月)
〔特稿〕姚瑞光
論立法準則、立法技術、立法常識
〔基法〕王曉丹
法律的壓制性與創造性——人權與人口販運法制的被害者主體
〔財經法〕林建中
美國德拉瓦法上股份收買請求權的計算方式與衍生問題
〔財經法〕方元沂
從美國員工限制型股票論我國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制度
〔財經法〕周振鋒
美國Say-on-pay制度介紹與引進可行性之分析 -
政大法學評論第136期 (2014年3月)
〔基法〕黃忠正
論Otfried Höffe的正義作為交換
〔刑法〕薛智仁
無故取得電磁紀錄罪之解釋及立法
〔財經法〕葉啟洲
要保人告知義務法制之改革:消費者保護、對價平衡與最大善意原則之交錯與位移
〔財經法〕游啟璋
現金逐出合併時少數股東的股份收買請求權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35期 (2013年12月)
〔民法〕姜世明
間接證明之研究
〔民法〕許政賢
契約結果導向的司法控制——初探民事裁判結果導向案例
〔民法〕劉明生
訴訟系爭物或訴訟標的權利之繼受與既判力主觀效力範圍之擴張
〔公法〕劉定基
議會至上與人大至上——從英國違憲審查的發展看中國違憲審查的未來 -
政大法學評論第134期 (2013年9月)
〔基法〕王泰升
在法學與國家法中看見原住民族法律
〔基法〕黃源盛
晚清民國禁革奴婢買賣的理念與實踐
〔勞社法〕徐婉寧
精神疾病與雇主之職業災害補償及民事賠償責任——兼評臺灣板橋地方法院一○○年度勞訴字第一號判決
〔刑法〕蔡聖偉
論幫助行為之因果關係
〔公法〕張永宏
論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的合憲性爭議——以日本裁判員制度之相關合憲性討論為借鏡 -
政大法學評論第133期 (2013年6月)
〔民法〕吳瑾瑜
公寓大廈共用部分修繕爭議之研究——兼論管理委員會之實體法地位
〔民法〕李淑如
遠距拍賣適用無條件後悔權之反省
〔公法〕高聖惕
臺灣與世界衛生組織:我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幾個重要會議與機制的法律可行性評估
〔財經法〕杜怡靜
E化環境中關於股東權行使之比較研究——以書面及電子投票為中心關於股東行動主義之理論與實踐 -
政大法學評論第132期 (2013年3月)
〔財經法〕曾宛如
影子董事與關係企業——多數股東權行使界限之另一面向
〔財經法〕林建中
一個關於累積投票制的疑惑
〔基法〕黃忠正
論Radbruch公式
〔民法〕楊淑文
定型化契約之管制與契約自由——德國與我國法制發展之比較分析
〔刑法〕王皇玉
洗錢罪之研究——從實然面到規範面之檢驗
詹鎮榮
論經濟行政法上之競爭者訴訟 -
政大法學評論第131期 (2012年12月)
〔公法〕陳淳文
再論中央政府體制之改革展望——法國○八修憲之啟發
〔財經法〕張冠群
臺灣保險法關於危險增加通知義務之解構與檢討
〔民法〕楊宏暉
借地建屋爭議之調和與房地分離的權源自治選擇
〔公法〕張明偉
試探傳聞例外之法理基礎——以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九條之一為中心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30期 (2012年9月)
〔公法〕王珍玲
論都市更新地區範圍或更新單元之劃定等相關問題——兼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一○○年度訴字第八八三號判決
〔財經法〕章友馨
美國控制股東「公平對待義務」之法制探源——兼論我國控制股東之濫權問題
〔基法〕雷磊
邏輯推斷抑或意志行為?——對凱爾森晚期規範理論中一個命題的批判
〔基法〕王泰升
殖民現代性法學: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現代法學知識的發展(1895-1945)
〔民法〕陳自強
從繼受觀點看不完全給付之生成發展
〔刑法〕陳志輝
身分犯之正犯的認定——以德國義務犯理論為中心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29期 (2012年6月)
〔財經法〕顏玉明
採用爭議審議機制及早預防與解決工程履約爭議之研究
〔公法〕林依仁
民主正當性成分與其程度
黃源銘
對「專家學者組成委員會所為決定之司法審查」——以委員會之運作與資訊審查為中心
〔刑法〕薛智仁
內線交易之犯罪所得概念
〔勞社法〕陳竹上、傅從喜、林萬億、謝志誠
我國災後勸募規範之法制發展與運作實況——以莫拉克風災後全國性勸募活動為例之法實證研究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28期 (2012年3月)
〔民法〕葉啟洲
身分法益侵害之損害賠償的實務發展及其檢討
〔民法〕黃健彰
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承認與建構
〔刑法〕王正嘉
網際網路上之刑法妨害名譽罪適用與界限——以實體與虛擬的二分社會論之
〔公法〕許家馨
言論自由與名譽權的探戈——我國名譽侵權法實務與理論之回顧與前瞻
〔財經法〕方嘉麟
論經營判斷法則於我國法下適用之可能——以明基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一案為例
〔勞社法〕侯岳宏
日本非法解僱期間工資與中間收入扣除之發展與啟示 -
政大法學評論第127期 (2011年12月)
〔民法〕陳瑋佑
訴訟標的概念與重複起訴禁止原則——從德國法對訴訟標的概念的反省談起
〔財經法〕顏玉明
合作義務之實踐——工程契約定作人用地提供行為之探討
〔基法〕林志潔、金孟華
「合理」的懷疑?——以女性主義法學觀點檢視性侵害審判之偏見
〔民法〕沈冠伶、莊錦秀
民事醫療訴訟之證明法則與實務運作
〔民法〕劉昭辰
給付型不當得利——以給付目的取代財產損益直接變動的理論及實務發展
〔民法〕陳聰富
醫療事故民事責任之過失判定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26期 (2011年9月)
〔基法〕黃源盛
從當代刑法論唐律中的「錯誤」規範及其法理
〔民法〕蔡華凱
國際私法上之收養
〔刑法〕李榮耕
特定明確原則與機動性通訊監察
〔公法〕陳淳文
論獨立行政機關之監督
〔公法〕張文郁
論撤銷課稅處分訴訟之訴訟標的
〔財經法〕葉啟洲
從德國保險人資訊義務規範論要保人之資訊權保障
〔財經法〕李治安
合理使用誰的著作?——論合理使用與出處明示之關聯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25期 (2011年6月)
〔財經法〕劉連煜
敵意併購下目標公司董事的受任人(受託)義務——以開發金控敵意併購金鼎證券為例
〔民法〕戴志傑
美國法上僱用人懲罰性賠償金責任之研究(下)
〔民法〕吳志正
揭開民事損害賠償法相當因果關係之神秘面紗——從最高法院判例談起
〔公法〕林超駿、陳長文
揭開民事損害賠償法相當因果關係之神秘面紗——從最高法院判例談起
〔公法〕林欣柔
從美國紐約市結核病拘禁法令評析臺灣結核病隔離治療制度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24期 (2011年3月)
〔民法〕許家馨
什麼樣的民主?什麼樣的新聞自由?——從民主理論視野分析美國新聞自由法制
〔基法〕廖義銘
新治理模式下應有之法治觀與法治教育——以「軟性法律」之發展與運用為例之考察
〔民法〕余明賢
分期交付契約之比較法研究——以德國法為中心
〔民法〕戴志傑
美國法上僱用人懲罰性賠償金責任之研究(上)
〔民法〕楊芳賢
支票付款人對執票人應負支付之責之質疑
〔財經法〕李治安
解構著作權法的損害賠償方程式——以著作財產權之侵害為中心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23期 (2010年12月)
〔民法〕陳自強
契約過失責任與無過失責任之間——歸責事由之比較法觀察
〔民法〕曾品傑
論消費者契約之無條件解除權
〔勞社法〕張桐銳
論憲法上之最低生存保障請求權
〔財經法〕劉靜怡
數位時代的知識生產模式與學術資源開放近用運動——以美國法學期刊為例
〔財經法〕張心悌
逐出少數股東——以資訊揭露義務與受託人義務為中心之美國法比較
〔財經法〕王志誠
受託人之自己管理義務——從受益人最大利益原則論第三人代為處理信託事務之容許範圍
〔財經法〕沈宗倫
商標侵害法理在數位時代的質變?——以「商標使用」與「初始興趣混淆」為基點的反省與檢討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22期 (2010年19月)
〔民法〕劉明生
辯論主義與協同主義之研究——以德國法為中心
〔公法〕陳文政、陳偉杰、莊旻達、王上維
美國司法違憲審查正當性論辯脈絡之分析
〔財經法〕王文杰
股權分置下的中國上市公司治理——以控制股東為核心的檢視
〔勞社法〕林炫秋
瑞士部分工時勞動契約法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
-
政大法學評論第121期 (2010年6月)
〔民法〕王千維
論為清償之給付
〔刑法〕薛智仁
禁止國家使用私人違法取得證據之理論基礎——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七三四號判決
〔公法〕陳新民
和為貴——由「合作行政」的概念論行政調解的法制改革
〔公法〕蔡宗珍
行政管轄之法理基礎及其與訴願管轄之關係——兼評行政法院之相關裁判
〔公法〕賴恆盈
論行政訴訟之裁判基準時
〔財經法〕邱天一
信用評等機構於證券化之角色與責任——次貸危機後之觀察